close

阿爾法克扁,種名arfakianus源於產地新幾內亞阿爾法克山脈。

大顎造型頗有喜感的一隻扁鍬!多年前第一次見到他時覺得天呀!這牙真的好鳥呀~竟然會有長成這個樣子的扁鍬。後來發現原來這蟲還分成長牙型及短牙型,長牙短牙還真的不一樣!這正是南洋小扁群的一個特色,多變異的大顎型態,同一種蟲可以收個2~3個大顎型,真的很有意思。
個人曾經在2008年的時候(喔?!快十年了耶!)養過阿爾法克扁,那時承蒙友人贈送了一對,公母強健,公蟲被我悶了兩次暈死過去,後來卻又都能甦醒,算是隻耐命蟲吧!之後又跟友人合購了10隻幼蟲,但是很不幸的,這兩次的飼育中我能查到的資料就是最後養出了好幾隻的26mm、27mm、28mm母蟲。有沒有養出公蟲,我已經忘記了~加上沒有養蟲的前幾年硬碟曾經壞過,手邊的舊飼育資料似乎已經不是完整的版本!因此只能做個參考了!母蟲體重換最後一瓶前大概都是3.x公克。

公蟲非常有特色,會讓你怎樣都不會分錯!最大的特徵就在於眼後的皺形紋路及耳狀突起,不管體型大小不同或大顎型態不同的個體都有這穩定的外部特徵。眼為上下眼型態,但並未完全區分。頭楯僅為兩的尖形突起,並非特別發達。前胸背版側緣非常平直,並無突起。而從大顎、頭乃至於前胸背版,體表紋路均十分細微,呈現磨砂質感。

大顎部分,一如上述,具有多個型態。短齒型最為常見,也是這次所拍攝的個體所具備的特徵。但也有較長於短齒型的中齒型以及長齒型。短齒型大顎為薄形圓弧狀,下半部沒有明顯的齒突,但上半部則在近基部有一大齒突及其上有數個小齒突。小齒突的狀態可能突出而單獨、分離,也有可能相連略成波浪狀。相較之下,長齒型則顯的平淡一些~大顎細且長,基部大齒突消失或僅剩一點點突起,最大齒突出現在大顎近末端處。大齒突之下則有一連串波浪狀邊緣。整體來說如果只看長齒型及短齒型的大顎,可能會讓人覺得不是同一種蟲,大顎外觀的變異程度算是滿大的。

鞘翅部分,其上紋路極細,非常不明顯。相較於頭、胸的磨砂質感,更似皮革質感,只是亮度又比頭胸高一點。鞘翅上沒有明顯的縱紋或深淺溝,但是在邊緣處仍然可以見到一些細小的刻點。而在腹部末端,並未生有大量細毛,僅在最尖端處長有一叢細毛。

腿部方面,在脛節末端有明顯叢毛,附節5節,上方4節也都長有明顯黃褐色細毛。整體端詳足部細毛生長的狀態滿明顯的。這一特徵一樣在許多南洋扁鍬中都能發現到。
這次拿到的是單公,感謝好友贈送讓我能時隔近十年後再做一次記錄。另外我也收了一隻體型較大的57mm公蟲標本,兩者互相比對,觀察各項差異,就是我玩蟲的樂趣之一。最近也開始嘗試做浮腳標本,感謝好友的指導。雖然養蟲養了十多年,但做標本真的是個新手,還需要很多的經驗累積才行。就.....持續的做中學吧!每次做標本,我都很慶幸還好我自己不喜歡兜,不然那味道肯定有的受~一沾上手,還真的很難洗掉!亂噁心的~
另外,這次拍蟲想做一點不同的嘗試,所以捨棄了最常用的樹皮背景,改成直接運用攝影棚的白色底,算是呈現另外一種風格。之前也曾經嘗試用黑色鏡面的底,但是拍完才發現以黑色為底,所有的灰塵髒污在鏡頭下都會顯示的一清二楚!所以下次在做同樣嘗試時,可要特別記得清除灰塵才行。目前手邊一時沒有新的活體成蟲可以拍攝,但是標本倒是不少。過幾天我會再拿一些標本出來拍攝,希望未來目標能朝大鍬屬物種的外部特徵比對資料庫邁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omuro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