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重新改寫於「安達瘋之蟲藝復興」臉書專頁
原文發表於Yahoo blog (2009/06/25 23:19)
搞一個這麼複雜.....什麼「山田鍬形蟲」,其實說穿了就是在台灣常見的「刀鍬形蟲」啦!當然,刀鍬形蟲是我們一般對於此蟲的俗稱,據說原因來自於大顎末端狀似「關刀」?!(真的假的?......但書上真的是這樣說的!詳見張永仁 - 鍬形蟲54一書p24)不過從學名來看,為紀念「山田信夫」先生而命名的Dorcus yamadai確實可以翻譯成「山田鍬形蟲」(總不能音譯成"亞馬大鍬形蟲吧?"......聽了感覺要吐血呀!),只是一般大家還是習慣「刀鍬形蟲」的稱呼就是了。我在想,或許稱之為「山田刀鍬形蟲」也是個既貼切又不失本意的選擇。
刀鍬以往在分類上被劃分為Nippodorcus屬,後來才被歸入Dorcus 屬之中(Why?挖碼母哉....扁鍬、大鍬、鏽鍬、刀鍬.....明明就長的不一樣~何必併在同一屬之中呢?真想知道其原因所在~)、。幾種刀鍬除了台灣的Dorcus yamadai - 刀鍬以及日本的Dorcus rubrofemoratus - 紅腳刀鍬,由於有地理隔絕以及明顯特徵得以輕易辨識之外,另外分布中南半島地區的幾種刀鍬,包括Dorcus arrowi - 愛羅刀鍬(紅背刀鍬)、Dorcus fukinukii - 吹拔氏刀鍬、Dorcus katctinensis - 喀欽刀鍬以及Dorcus magdaleinae - 瑪格黛蓮刀鍬等目前都尚有分類上的疑問存在,究竟是應該被歸類為"不同種"或"不同亞種"尚有待商榷。
刀鍬我以前曾經養過一次,不過後來沒啥照顧,因此也就斷種了。這一次剛好拜穆西蒙大鍬爆產所賜,和蟲友劉老師換來了一對南投梅峰的劈木個體 - 公蟲52mm,母蟲37mm,準備再次來挑戰刀鍬的飼育。不過在那之前,還是先來看看這對漂亮的美蟲吧~
刀鍬的特徵首先是全身漆黑,和一般中大、寮大、安達等大鍬比起來顯得較為瘦長和纖細。大顎的型態也與大鍬、扁鍬不同,不管是長齒型或短齒型,齒突均位於大顎末端。以本次介紹的這隻刀鍬為例,長齒型大顎在末端1/3處具一向前延伸之大齒突,其上再具數個較不明顯的小齒突,而各種類刀鍬大顎也多有類似的型態。
頭楯部分發達明顯,其上具細毛。前胸背板形狀特別,側緣平直,上方具有一凹陷;其下則是直接斜切,和大鍬與扁鍬的特徵十分不同。
母蟲部分,眼緣突出,頭部具兩突起,胸部光澤較強。而在鞘翅部分,光澤較弱,其上具明顯圓形細小突起。
刀鍬算得上是台灣常見的鍬形蟲之一,除了飼養上需要溫控之外,其餘的難度應該不高。尤其是繁殖力不弱,環境適宜往往可以產下不少的卵。在昆蟲論壇上可以找到不少相關的飼育記錄,各位蟲友可以自行尋找、參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