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文發表於Yahoo blog (2011/09/16 21:57)

uA82XUIg3F8fsQAZh1Jn1w

Zpb3dmQWgiQxURILtjFNqQ

xgKOhbEe7GwPNTTDQZ_rwA

UZeKhyBS6q1PJieS53ni1A

對於所謂「色蟲」的定義,廣義來說,如果把體色較鮮豔的蟲種都算進去,大概也有好幾十種。除了最知名的黃金鬼、大黑豔和彩虹鍬外,還有許多的細身屬鍬形蟲。但是在這其中呢,稱的上是鍬形蟲界色鍬的經典classic,我想還是非金鍬莫屬了!一般而言,對於金鍬的區分,較普遍是最簡單的區分為「印尼金鍬」及「澳洲金鍬」兩大類。印尼金鍬的能見度高,野生蟲價格較低,飼育難度也不高,算得上是比較平民化的蟲種。以種類來說,雖然有產地的不同,且不同產地在體表顏色的特徵上也略有差異,但均為同一種類 - Lamprima adolphinae。而澳洲金鍬的種類則較多,除了最常見產於澳洲本島東北部的Lamprima latreillii、本島東南部的原名亞種Lamprima aurata外,還有產於塔司馬尼亞島的Lamprima aurata splendens(舊稱Lamprima tasmaniae,俗稱塔金)、本島西南部的Lamprima micardi (俗稱米金)、本島南部的Lamprima varians,以及產於澳洲東部外海小島上的Lamprima insularis 跟 Lamprima aenea。種類較多的「澳金」系統,在體色變化上不若印尼金鍬多樣,但許多品種的能見度都很低。尤其是澳洲禁止輸出的緣故,因此在市場價格上較印金來的更高。而今天分享的主角正是體色較多變的印尼金鍬 - Lamprima adolphinae。

sILQN_SXR72IxWk24dkwWg

PWWOpefUEEw5FdJqGr7FNg

_vfpzDJTHepjfaWKuBmf1Q

Bekuwa雜誌曾經特別出過三次的「色蟲」特集(vol.6 、 27、42),在其中都有和金鍬相關的介紹。而已經停刊的蟲誌,則是在第四集中對於色蟲有較多的介紹。對於金鍬飼育有興趣的蟲友可以先從這幾本書入手,可以在書本內容中獲得許多相關的資料。而根據我自己飼育的經驗,大致從下列幾個方向來介紹:首先,印尼金鍬是飼育難度低的蟲種,所需空間小、食量小、繁殖也容易。從成蟲的飼育上來看,容易照顧,但由於印金在野外即是晝行性昆蟲,因此會有較明顯的展翅飛行的行為,所以雖然可以不需要有太大的空間,但卻需注意將成蟲取出把玩時一個不小心就讓他給逃逸至野外的風險。成蟲大顎的力量小(公母都一樣),個性也溫和(個人經驗是公蟲比較常夾人),因此飼育者可以不必擔心被夾。即使真的被夾了,也根本不會有疼痛的感覺。也由於蟲體較小,因此食量也小,一顆果凍常常能吃個好幾天!一般來說,公蟲體型有40mmm就不錯了,但是特大型的公蟲則可達50mm以上。

orNAQ6cmmJWBg2GTwAw9kA

VnXLW0_XZs5ldEMY3xNY4Q

8xfr5lAizKXphiFas7y2qA

印尼金鍬成蟲的壽命不算太常,通常僅有2~4個月的時間。是一種生命週期較短,但繁殖力強的蟲種。公母蟲交配容易,只要是成熟,公蟲總是秉持「色蟲」的一貫原則,緊巴著母蟲不放~力求能和母蟲多交配幾次。成熟母蟲會有尾端伸縮的行為,或許是在釋放性費落蒙予公蟲。而公蟲在爬上母蟲背部之後,也將生殖器伸出,並在母蟲尾端毛列處摩擦,直至順利交配為止。由於印尼金鍬母蟲屬於會交配多次的種類,因此飼育時也要稍微注意不要讓公蟲太過頻繁的和母蟲交尾,以免減短公母蟲的壽命。

DyoQM8DoLnSJci.iBDLw3Q

nNCvVSw34Kl7b8pbrLsFMQ

3SXZ3Xv7FOG1AkXtNeLMpg

在繁殖上,難度也不高。投產方式可用純木屑或木屑加上產木的方式。母蟲喜歡較軟的產木和較細的木屑,所以通常在投產時我會選用軟的楓香產木再加上微粒子木屑。母蟲除了直接產於木屑中外,也會在產木中鑽出一條隧道(母蟲大顎力量不大,卻還要在產木中鑽出一條隧道,因此產木的軟硬對於印金的繁殖非常重要),並在隧道附近產下一顆顆的卵。隧道內同時會充滿母蟲鑽咬產木時所產生的木屑,並被用來作為產卵墊之用。飼育溫度則可以控制在25度上

hHzAwiLWBWlYiKvb.ZFMdw

VWFAK022fT6brVUAkRkuEg

ZArLUq7JB_WJqbQ6Fn7nZw

印金的卵孵化率不低,幼蟲可以直接以木屑餵食。用菌飼養也是可行的,但是死亡率還是較木屑飼養來的高一些。要注意的是,幼蟲及蛹並不適合臺灣的夏天,如果是溫度較高,幼蟲很容易在脫皮時死亡,而蛹也很容易直接發黑,故建議飼育時還是以溫控為佳。印金幼蟲到了三齡末時,和彩虹鍬一樣,會有容易暴衝導致體重下降的情形,所以飼育時可以考慮將L3中末期的幼蟲放入發酵木屑中飼育。而對這種三齡末暴衝的情形,我個人認為或許是一種生存機制的表現。像彩虹鍬、金鍬等種類的鍬形蟲,都屬於大顎攻擊力不強的種類。因此在產卵時,必須選擇較軟的木材,才能讓成蟲在蟄伏期過後能夠順利離開產木存活。而L3末暴衝的情形,則也可能是相關機制的一種,確定幼蟲所處產木的環境能讓幼蟲在羽化後離開。

qtBeMbG2w.fLJn97MW5msQ

VLrAZe16BrzryJRrRcPPSw

xcxYdmXIWzUm6rMFdMzG8g

另外,印金近親繁殖容易出現問題,亦即同一種源的蟲在累代3代之後便容易出現難以生育的情形,必須以換血的方式來避免。但由於印金體色變化大,所以有很多蟲友會以培養出特定顏色為飼育目標,選擇同種源相似體色的個體進行培育,此時就要更加注意近親交配的問題,要以多種源的交互配對為飼育的方式,以免發生好不容易養出了特殊色的個體,卻難以繁衍後代的窘境。

KaupVxOHQAIj32sXI.9ZBA

FovOY2PtwMOw1bI4ywjurg

個人上一次飼育印尼金鍬已經是超過一年之前的事情了,說實話,這顏色多變的可愛小蟲真的深得我心,除了各種黑蟲之外,最能吸引我的也就是這些五彩繽紛的小寶石了。不過近來已少有野生蟲的引進,因此除了部分自日本引進的特殊色印金外,市面上的野生印金感覺也少了很多。反觀澳金由於價格較高、種類較多,因此還有一些蟲友會自日本引進。探究原因,還是因為市場的萎縮導致利潤降低,或許這也是臺灣昆蟲市場不可避免的一波浪潮吧!

2glRSqPmhhFJ3fz6xw27ZA

6tn0Vgbb_Yhs0pSGYwontw

uDTe32wFLcRp2CLjXHkzgw

檢視印金的外觀特徵,除了不同個體有著多樣的體色變化外,單一個體身上的色彩也有所變化,正如照片中紅色個體印金一樣,雖然體表的主要顏色為紅色,但胸部腹面及足部腿節則可見強烈的金屬綠色。甚至足部附節還可見淺藍的色澤。也有少數個體頭部和前胸背板為同一顏色,而鞘翅又為另一顏色,十分美麗。在外型上,公蟲的大顎也十分具有特色。彎曲的大顎,內端長有黃褐色細毛,十分明顯。上半部邊緣光滑,下半部邊緣則呈不尖銳的鋸齒狀。大顎末端較寬,並呈三分叉的特殊外觀。
印金的頭部小,但常有明顯光澤(本對蟲公蟲頭部色澤並不明顯,母蟲則帶有較明顯的黃綠色),上方一V字型隆起十分明顯。前胸背板寬大而呈半圓形,靠近鞘翅的邊緣則帶有彎曲弧度。雄蟲前胸背板邊緣較圓滑,而母蟲則是在前胸背板上部具有較明顯的鋸齒狀邊緣。另外,雄性個體前胸背版上的刻點不若雌性個體來的明顯。在鞘翅部分,雄雌均有光澤,但雌性個體光澤度強烈更勝雄性。

UHuQJ7.UcIIJ2V7S8Gwu7w

mn7EJHV.5pfBII_JID0K4w

Nc6qOmdbPxRfp.DHiYQcJQ

除了外觀漂亮之外,印金還有一個特徵,那就是在前腿脛節內側有一明顯的扇形物!根據日本人的觀察,認為這是印金在野外生活時,用以將草莖切斷,並吸取內部汁液的工具。印金在野外的生活型態,除了上述所說屬於晝行性昆蟲外,成蟲的發生期以1~5月為多,而棲地則分布於海拔900~1700m處。據說不同產地的印金在色彩上會有所差異,產於新幾內亞島東部的個體較趨向古銅色,而產於西部的個體則較傾向青綠色。其中一個著名的產地為新幾內亞島西伊里安的Arfak山,此處所產印金一直有個體體色變化大的說法。

Gr6V1ldw8W0mUmh.DG5k.w

dKlcuKmwSNZW72dp6yxROw

整體來說,印金是一種非常適合新手與老手挑戰的蟲種!由於飼育難度低,因此適合新手入門!但又由於要定色的難度高,也適合老手們加以挑戰!所以說....印金是蟲界中「老少咸宜」的明星,可真是一點也不為過呢!最後,附上日人飯島和彥在新幾內亞採集印金的影片....有興趣的蟲友可以去看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wUMv_ACV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omurohu 的頭像
    komurohu

    安達瘋之2017蟲藝復興

    komuro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