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rcus antaeus datei 安達佑實大鍬伊達氏亞種,亞種名源於日人伊達邦春。
D.a養了這麼多年,從沒有亞種到現在分了三個亞種;從當年的過85mm就嚇死人,到現在日本人都養出快95mm的個體;從當初高價養到現在變成平易近人的種類............這麼久以來,我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能飼育各地的野生蟲,不再屈就於市場上CB、Fx的累代數字,而是能自己好好經營野生蟲累代的成果。從以前的看到血統蟲就覺得狂,到現在也看淡(麻痺?)了。當然,不可諱言的是,一般在日本市場,能拿出來號稱血統的蟲大多確實有他的可看性(不過中大日大的血統感覺倒是有些浮濫呀~),能夠入手這樣的美蟲自然是一件令人喜悅的事情。不過在改變飼育環境後,包括食材的更換、溫度的改變、管理的方式異動、、、等等,已經累了數代的血統蟲在下一代、下下一代是否還能有親代的突出表現?這可能是最值得討論及驗證的一點。尤其是血統蟲的賣家基本上不太可能釋出極大母蟲的前提下,買血統蟲所帶來的「效益」是高是低?就需要各位蟲友自行思維考量了。不過我倒不是否定血統蟲,只是提醒新手蟲友,千萬不要覺得花大錢買了一對血統蟲,然後你就會養出比他更大更美的蟲來!真的相信我,事情絕對沒有那麼簡單。至少在我的認知與見聞中,不常聽到臺灣蟲友買了日本血統蟲之後有多少超乎親代的驚人表現。
換個角度看看野生蟲。以前玩外國蟲,除了直接從蟲店購買,不然就是得透過日本管道。但時至今日,管道漸多,蟲友也有了更多的選擇。很多種類的野生蟲在市場上也變的不再稀少。那D.a呢? 一般來說,D.a的三個亞種中D.a.m的野生蟲較為容易入手,但是由於D.a.m的分布極廣,所以入手的難易度也有差。泰國產的(可是D.a.m在泰國好像是保育類的呀!xd)一般來說野生蟲入手的機會高,日本也每年都有進口。但若是產於越南或中國者,入手的難度就比較高了。而在D.a.m之後,這次介紹的D.a.d伊達氏亞種在早期其實是很不容易買到野生蟲的,要想買一對野生蟲的代價都不低,只是近來已越來越容易購得,甚至可以說已不再屬於高價蟲種。就像我這次所介紹在網路上跟蟲友所購買的個體,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隻野生D.a。雖然72mm的體型還稱不上多大,不過能夠一睹野生蟲的面貌,還是讓有野生D.a夢的我感到非常的高興。至於D.a三兄弟中最難入手的亞種就要屬產於印度、中國、緬甸等地的原名亞種D.a.a了。有多貴?就直接開個網頁看看吧!不要說臺灣幾乎沒有野生蟲進口了,事實上能進口野生蟲的日本蟲店其實也不算多,以年年穩定進口的Lumberjack來看,野生印度80mmD.a的價格是48600日幣(X....好想買!),小型一點個體70~74mm的也要38880日幣,這樣的價碼對於一般蟲友來說,我想還是難以入手吧!我自己今年的目標除了這一隻D.a.d外,是有再想希望也能弄到野生的D.a.m玩玩。至於貴鬆鬆的D.a.a,就只能再等等緣分了!
D.a的外觀特徵以前已經寫過很多,就不再多加贅述了。D.a.d和其他兩個亞種的最大區別就在於他那粗且彎的大顎。我通常看大內齒內緣的弧線作為判別的依據,中大型D.a.a的弧線長且直,D.a.m是三段式,而D.a.d則呈現彎曲度較大的圓弧形。而同體型相較之下,D.a.d的內齒有較粗寬的傾向。至於有些蟲友用體表光澤度來區分的方法,我只能說一般而言D.a.a有光澤較亮的傾向,而D.a.m則有一些特別霧面的個體,但尚不確定是產地所導致的差異或是其他因素造成。至於小產地有沒有辦法分的出來?至少對我來說,這一點倒是沒有辦法辦到的。
之前有幾位蟲友有向我詢問拍蟲的方式,其實我拍的不算好,但藉這個版面還是可以簡單跟蟲友分享一下。一般來說活體我會選擇外拍或棚拍兩種,對於喜歡做出威嚇姿勢的蟲外拍是ok的,但是對於那種比較神經質、會一直跑或是會縮腳的蟲來說,就比較不適合外拍。因為撿蟲或固定蟲的位置所花費的時間可能會不少,然後就會讓人拍到沒有耐性,很想一掌打下去,所以這樣的蟲我就會選擇棚拍。
攝影棚不能算是拍蟲的必要器材,但是可以幫你省下不少麻煩。如果你不想花錢,Youtube上有一些DIY的影片可以參考,花點時間土砲一下也能有個不錯的棚子。不過我很懶又沒啥時間,所以選擇直接買。買棚子大概要注意幾個點吧:包括大小、材質、燈數、、、、等等。大小部分,我買的是寬60cm的棚子,不過我覺得以拍蟲來說太大了些。如果你只有拍蟲或是拍小東西的需求,基本上大概寬40cm的就足夠了。材質部分,有紗布做的,也有塑膠材質的。紗布的好透光,通常搭配棚外燈,可以直接以紗布作為柔光材質。棚外燈比較常見的包括省電燈泡、LED燈泡以及其他更高級專業的燈具組。省電燈泡便宜、易買,但壽命短;LED燈泡則正好相反,蟲友可以視需求自行決定。
https://www.flickr.com/photos/franziskabau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