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orcus antaeus datei 安達佑實大鍬伊達氏亞種,亞種名源於日人伊達邦春。

D.a養了這麼多年,從沒有亞種到現在分了三個亞種;從當年的過85mm就嚇死人,到現在日本人都養出快95mm的個體;從當初高價養到現在變成平易近人的種類............這麼久以來,我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能飼育各地的野生蟲,不再屈就於市場上CB、Fx的累代數字,而是能自己好好經營野生蟲累代的成果。從以前的看到血統蟲就覺得狂,到現在也看淡(麻痺?)了。當然,不可諱言的是,一般在日本市場,能拿出來號稱血統的蟲大多確實有他的可看性(不過中大日大的血統感覺倒是有些浮濫呀~),能夠入手這樣的美蟲自然是一件令人喜悅的事情。不過在改變飼育環境後,包括食材的更換、溫度的改變、管理的方式異動、、、等等,已經累了數代的血統蟲在下一代、下下一代是否還能有親代的突出表現?這可能是最值得討論及驗證的一點。尤其是血統蟲的賣家基本上不太可能釋出極大母蟲的前提下,買血統蟲所帶來的「效益」是高是低?就需要各位蟲友自行思維考量了。不過我倒不是否定血統蟲,只是提醒新手蟲友,千萬不要覺得花大錢買了一對血統蟲,然後你就會養出比他更大更美的蟲來!真的相信我,事情絕對沒有那麼簡單。至少在我的認知與見聞中,不常聽到臺灣蟲友買了日本血統蟲之後有多少超乎親代的驚人表現。

換個角度看看野生蟲。以前玩外國蟲,除了直接從蟲店購買,不然就是得透過日本管道。但時至今日,管道漸多,蟲友也有了更多的選擇。很多種類的野生蟲在市場上也變的不再稀少。那D.a呢? 一般來說,D.a的三個亞種中D.a.m的野生蟲較為容易入手,但是由於D.a.m的分布極廣,所以入手的難易度也有差。泰國產的(可是D.a.m在泰國好像是保育類的呀!xd)一般來說野生蟲入手的機會高,日本也每年都有進口。但若是產於越南或中國者,入手的難度就比較高了。而在D.a.m之後,這次介紹的D.a.d伊達氏亞種在早期其實是很不容易買到野生蟲的,要想買一對野生蟲的代價都不低,只是近來已越來越容易購得,甚至可以說已不再屬於高價蟲種。就像我這次所介紹在網路上跟蟲友所購買的個體,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隻野生D.a。雖然72mm的體型還稱不上多大,不過能夠一睹野生蟲的面貌,還是讓有野生D.a夢的我感到非常的高興。至於D.a三兄弟中最難入手的亞種就要屬產於印度、中國、緬甸等地的原名亞種D.a.a了。有多貴?就直接開個網頁看看吧!不要說臺灣幾乎沒有野生蟲進口了,事實上能進口野生蟲的日本蟲店其實也不算多,以年年穩定進口的Lumberjack來看,野生印度80mmD.a的價格是48600日幣(X....好想買!),小型一點個體70~74mm的也要38880日幣,這樣的價碼對於一般蟲友來說,我想還是難以入手吧!我自己今年的目標除了這一隻D.a.d外,是有再想希望也能弄到野生的D.a.m玩玩。至於貴鬆鬆的D.a.a,就只能再等等緣分了!

還記得在上一次介紹越南D.a.m的時候提到了關於D.a.d的身世之謎,後來我查到了相關資料。當初發表D.a.d的時候,其中一個Paratype就是來自於南越南的DaLat。可是這產生了兩個問題:
1.近來不論是日本蟲友或是越南採集者所提供的資訊,DaLat附近產的D.a就外觀上來看,似乎都更像是D.a.m而較不像D.a.d
2.如果D.a.mD.a.d在DaLat附近有混居情形,哪一個應為無效亞種?
其實對於D.a的三個亞種分類,我一直有這樣的疑問,就是這三個亞種到底有沒有明顯的分布區隔?還是說根本只能算做是三個「型」,而不應該是被區分為不同亞種?因為一直到現在為止,都還沒有明確的證據顯示D.a.aD.a.m的地理分佈界限在哪裡?同樣的D.a.mD.a.d的分佈界限也尚有疑義,所以這一直是我所好奇的一件事情。我想日後可能還會有更多的研究或證據被提出,也許哪一天D.a真的變成了一種三型或是一種兩亞種也說不一定呢!

 

D.a的外觀特徵以前已經寫過很多,就不再多加贅述了。D.a.d和其他兩個亞種的最大區別就在於他那粗且彎的大顎。我通常看大內齒內緣的弧線作為判別的依據,中大型D.a.a的弧線長且直,D.a.m是三段式,而D.a.d則呈現彎曲度較大的圓弧形。而同體型相較之下,D.a.d的內齒有較粗寬的傾向。至於有些蟲友用體表光澤度來區分的方法,我只能說一般而言D.a.a有光澤較亮的傾向,而D.a.m則有一些特別霧面的個體,但尚不確定是產地所導致的差異或是其他因素造成。至於小產地有沒有辦法分的出來?至少對我來說,這一點倒是沒有辦法辦到的。

之前有幾位蟲友有向我詢問拍蟲的方式,其實我拍的不算好,但藉這個版面還是可以簡單跟蟲友分享一下。一般來說活體我會選擇外拍或棚拍兩種,對於喜歡做出威嚇姿勢的蟲外拍是ok的,但是對於那種比較神經質、會一直跑或是會縮腳的蟲來說,就比較不適合外拍。因為撿蟲或固定蟲的位置所花費的時間可能會不少,然後就會讓人拍到沒有耐性,很想一掌打下去,所以這樣的蟲我就會選擇棚拍。

攝影棚不能算是拍蟲的必要器材,但是可以幫你省下不少麻煩。如果你不想花錢,Youtube上有一些DIY的影片可以參考,花點時間土砲一下也能有個不錯的棚子。不過我很懶又沒啥時間,所以選擇直接買。買棚子大概要注意幾個點吧:包括大小、材質、燈數、、、、等等。大小部分,我買的是寬60cm的棚子,不過我覺得以拍蟲來說太大了些。如果你只有拍蟲或是拍小東西的需求,基本上大概寬40cm的就足夠了。材質部分,有紗布做的,也有塑膠材質的。紗布的好透光,通常搭配棚外燈,可以直接以紗布作為柔光材質。棚外燈比較常見的包括省電燈泡、LED燈泡以及其他更高級專業的燈具組。省電燈泡便宜、易買,但壽命短;LED燈泡則正好相反,蟲友可以視需求自行決定。

如果是塑膠材質,則光源通常直接做在棚內。目前主流的棚內燈大概是以LED燈為主流。這種直接把燈做在內部的棚,因為沒有柔光罩,所以光線直射在蟲體上時可能會有強烈的反光。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採間接打光方式處理,或者是購買適當材質的物品例如:描圖紙、、、等,作為柔光之用。另外這一類棚還得注意燈數及燈色的問題,原則上,燈數越多越好,但是攝影棚不可能幫你做好滿滿的燈,所以必須考量你的需求。LED燈泡是要排列成長條型的還是塊狀的?燈組的數量?如果是長條型的,還要問清楚能否移動或旋轉?倘若是可以旋轉的,那麼在進行間接打光的時候將會非常的實用。而在燈色部分,白光較能還原蟲體原色,黃光能營造較為溫暖的氛圍,沒有哪一種比較好,中高階相機也可以透過白平衡的設定來調整K數,就看使用者的喜好。
另外,內建燈組的棚可能還會有一種內置的光源。如果可以,建議選擇可移動式的,甚至是可調整光源強度的燈組。這樣在實際拍攝時將能更有彈性的去運用光。不過要注意的是,不管內建的LED燈組是長條形或是方形,在某些角度或是柔光不足的情況下都還是有可能在蟲體上造成明顯的反光,這一點是每一位攝影都必須去嘗試儘量避免的。如果真的無法避免,則儘量讓反光範圍小,位置儘量靠近邊緣而不要在蟲體中央。
最後是相機閃燈及上腳架的問題。閃燈可用可不用,視棚內的亮度及蟲友所要營造的氛圍而定。開閃燈時,會有明顯的反光問題,需靠角度及柔光來儘量避免。而拍棚內的蟲是否需要上腳架?基本上可以看蟲的狀況而定。如果穩重而不愛移動,可以上腳架以時間換取較低ISO更純淨的畫質,反之則不適合用在好動、活潑的蟲身上。拍攝前記得要把蟲整理一下,洗一洗刷一刷,不要拍出來一堆蟎,看起來亂噁心的。當然,也要注意身上的髒污、雜物....尤其是衛生紙的碎屑,常常會使人忽略了。如果可以,建議還是拍攝RAW檔後進Lightroom或Photoshop稍做處理,可以有比較大的彈性來彌補拍攝時的不足。我的習慣是進Lightroom做調整,因為比起Photoshop更為簡單親民。不過如果是要朝專業攝影的方向走,那麼對於Photoshop的學習應該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以上大概是我拍蟲時的一些眉眉角角與想法,對於攝影我不是很在行,有興趣的蟲友可以多看看各位高手的作品。像是蟲界前輩黃仕傑、蝶小小施信鋒、大型阿生、張永仁、李思霖、、、等,都有非常專業的作品值得學習。順便在這裡介紹一個外國妹子Franziska Bauer,他拍的照片我個人非常欣賞喜歡,雖然不拍鍬,但各類生態攝影及微距攝影都堪稱水準之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她的Flickr:
https://www.flickr.com/photos/franziskabaue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omuro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