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發表於Yahoo blog (2009/10/17 19:55)
這隻蟲應該大部分的人都沒有看過吧?不只沒有見過....也沒有聽過....甚至連蟲拿到手了,也有了學名....但卻依然不知道該怎麼稱呼他!既然如此,我看就還是直接稱呼他的學名吧 - Dorcus lachnosternus lumawigorum!
Dorcus lachnosternus目前被區分為兩個亞種,除了原名亞種之外,還有今天介紹的- ssp .lumawigorum。其中,ssp.lumawigorum是僅分布在呂宋島的亞種。說到這隻蟲,各位蟲友從本文中的小型個體照片可能看不太出來,但若能參考Bekuwa vol.28您就可以發現,Dorcus lachnosternus 和之前介紹過的Dorcus townesi 還真有那麼一點相似。尤其是原名亞種,根本就像Dorcus townesi 的縮小版。除了整體的型之外,連後足脛節及附節上也都同樣地長滿了細而密的長毛。不過Dorcus lachnosternus lumawigorum 在外觀方面倒仍然和兩者間有著些微的差異性存在。
學名:Dorcus lachnosternus lumawigorum
中名:無
產地:菲律賓 - 呂宋島 - ネバービスカヤ(有人知道這是哪嗎?知道的話請告知小弟~)
累代:WF2
體長:♂36mm x ♀28mm
出品者:piro-mii
這次引進的個體體型中等,不過因為這蟲在市場上本來就少見,所以一見到便立刻下手!在剛拿到蟲時,便覺得他滿有特色的。公蟲全身紅通通的,讓我想起了另一隻一樣紅紅的大東扁。這一點倒是和Dorcus townesi 或原名亞種不太一樣,Dorcus townesi 和原名亞種都是很明顯的黑,ssp .lumawigorum和這兩者之間並不相似。從體型來看,Bekuwa vol.28的記錄分別是Dt:61mm,Dl原名亞種:58mm,Dl ssp .lumawigorum:45mm。由於ssp .lumawigorum體型較小的關係,因此大顎也顯得較不發達。不過從Bekuwa雜誌中的標本個體來看,原名亞種和Dorcus townesi 的大顎就比較相似了。只是Dorcus townesi 的大顎末端更加的彎曲,原名亞種次之,而ssp .lumawigorum則是大顎較不發達且彎曲度則較不明顯。Dorcus lachnosternus lumawigorum 大顎上的齒突均為內齒突,左右未必對稱;以這次介紹的個體為例,各位仔細看看照片,便能看出端倪所在。簡言之,從大顎的發達程度來看:Dt>Dl原名亞種>Dl ssp .lumawigorum。
Dorcus lachnosternus lumawigorum 的頭楯為兩端高、中央低的形狀。頭部具有比較明顯的刻點,而前胸背板和翹翅就顯得相對平滑許多。最重要的,腹部和足部(中足及後足)的長毛十分明顯,不過顏色較淺,較似「金黃色」;而Dorcus townesi 足部之毛顏色則較濃,略成橘色,這是兩者之間不同之處。而若是和原名亞種相較,則會發現ssp .lumawigorum的「腿毛」較為發達。因此如果是比較足部的細毛發達程度,則是:Dt>Dl ssp .lumawigorum>Dl原名亞種。
另外,由於Dorcus lachnosternus lumawigorum 公蟲體色偏紅,因此前胸背板兩側的黑點得以明顯見到。小型個體整體而言不太像扁鍬,反而有那麼一點像鋸鍬。個性上頗為膽小(或許跟個體大小也有關係),一抓到手上便瘋狂似的「逃竄」,也讓我折騰了很久才讓他乖乖的待在產木上拍照。
至於母蟲部分,體色不似公蟲如此的「紅」,而是呈黑色。體型小,形如同一般母扁鍬。不過也和公蟲一樣,腹部及中、後足上均佈有金色細毛。至於在繁殖上,由於資料很少,因此目前還沒有什麼頭緒。不過依照自己的想法,或許按扁鍬生產的方式去布置產房,可能會有比較好的成果。如果有後續消息,再跟各位蟲友報告了!
最近依然很忙,忙東忙西就較難以兼顧blog了,不過小弟還是會儘量抽出時間來寫寫文章。心中有很多話想和各位常來這邊坐坐的朋友們說,言簡意賅的說法就是「謝謝各位了」!誠如我之前所言,現在養蟲都只是因為「興趣」而非其他目的。各位應該也和我一樣還有著養蟲的熱誠吧~即使小弟寫的東西不專業,文筆也不佳,但還是歡迎各位來聊聊.........當作交個朋友也不錯哩!(各位有空出個聲吧~別客氣哩!!)
留言列表